萨摩亚群岛被一分为二,为何东萨摩亚人还在做美国梦?
2023-12-06 03:13:22
杜聿明去世,女婿杨振宁在美国,曹秀清如何生活?说出来你别不信
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。大陆不可见兮,唯有痛哭!--于右任
随着国民党的败退,大量将士、高官都远走台湾,从而造成了许多骨肉分离的悲剧。
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其中之一,她叫曹秀清。
说起曹秀清,可能不是太过出名,当然,她的丈夫可就太出名了,那可是国民党的中将,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啊。在功德林里面,除了极个别的大员,也就上将王陵基能高他一头,其他的战犯谁见了不得喊声杜长官。而且杜聿明炒的面,那可谓是一绝。
作为杜聿明的妻子,曹秀清也备受关注。
在1981年,杜聿明去世之后,蒋氏禁止杜聿明的子女前去大陆奔丧,而女婿杨振宁和女儿杜致礼都在美国,她一个人是如何在大陆生活的?
说出来你别不信,她的晚年是中国共产党照料的!
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照料她?这一点我们还要从头说起。
曹秀清于1902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曹家沟,而杜聿明则是1904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杜家湾。曹秀清年长杜聿明两岁,两家在当地都是小地主、财主级别的,所以也算得上门当户对。
由于出身还算优越,所以两个人都能接受教育。杜聿明接受教育这点不用多说,但是曹秀秀一介女子也能接受教育,可见其父还是比较开明的,毕竟在清朝末期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旧笼罩着这片大地。
曹秀清学习非常好,先后就读榆林中学、榆林女子师范大学,而且还有一定的诗词绘画的基础,在当地也算是大家闺秀,而且还是少有的文化人。
杜聿明则是舞刀弄枪的,对学习并不怎么感兴趣,早早就加入了黄埔军校,成了黄埔军校一期的学员,并且在之后加入了国民党。思想开放的曹秀清和杜聿明的选择不同,在1924年底时候,曹秀清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原本这也没什么,毕竟国共合作时期,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比较要好,周恩来还在黄埔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哪。但是在1927年之后就大变样了,蒋介石在全国发动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”,并且造成的“白色恐怖”迅速笼罩全国。
而且“清党运动”的时候,曹秀清因为坚持自己的政见,选择和共产党在一块,于是被国民党清了出去。在这个时期,杜聿明并没有劝妻子放弃政见,也没有选择离开妻子,仍旧与妻子曹秀清相濡以沫。
凭心而论,这一点很难得。
因为当时黄埔学员的身份就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,凭借这个名片,在国民党中捞个一官半职很容易,尤其是在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”之后,大量的共产党被打压,黄埔系得到重用。很多人都对中国共产党唯恐避之不及,生怕被扣上一个“通共”的帽子,非但得不到升迁,反而有可能掉脑袋。
张灵甫怎么杀的妻?就是怀疑妻子有通共的嫌疑,所以拔枪杀了妻子。就仅仅是怀疑,连一点证据都没有,张灵甫就能对琴瑟和鸣的妻子痛下杀手,真是令人不齿。
当然,还有一说是妻子不忠,但是我觉得这说法可信度很低,张灵甫杀妻主要是因为当时他受胡宗南重用,而胡宗南正与共产党的军队激战,他担心她的妻子就是共产党,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第一团团长的位子痛下杀手。
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。有张灵甫这个例子在这照着,杜聿明和曹秀清就被凸显出来了,虽然政见不同,但是两个人谁也没有劝对方放弃政见,即使在国民党走下坡路的时候,曹秀清没有对丈夫忠于蒋介石的行为指手画脚。
当然,对于妻子忠于共产党一事,杜聿明也没有指手画脚,而是支持妻子,营救高敏夫就是一个例子。
高敏夫,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,就读榆林中学,与谢子长、刘志丹、李子洲是同班同学。
在当时革命气氛浓郁,尤其是榆林中学。想到这里,估计大家都会有疑问,为什么榆林中学能培养出谢子长、刘志丹、李子洲、高敏夫这样的共产党人?
很简单,那就是榆林中学的校长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,非常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运动,同时也反对国民党。这位大佬,或许应该说是同志,在英勇就义后,毛主席亲笔题写挽联“为人民而死,虽死犹生”,周恩来赞扬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。
这个人是谁?杜斌丞是也。
对,没错,他和杜聿明是一个杜家的,而且还是杜聿明的堂哥。别人都是一家子里面出了一个共产党,而杜聿明则是一家子共产党里面出了一个国民党。
正是因为家人的缘故,杜聿明没少折腾,两度营救高敏夫。
第一次是1931年的时候,当时高敏夫以笔为刀,在文化战线上反帝、反蒋。结果不幸被捕入狱,在南京被判无期徒刑。
在这个时候,杜聿明已经是一个团长了,而且早年就读黄埔的时候认识了一大帮同学,所以在同窗们的帮助下,杜聿明把高敏夫救出来了,而且还把高敏夫送回陕北。因为当时杜聿明知道蒋介石还要“剿共”,留在其他地方不安全,最好还是回陕北。实际上红军长征最后也是前往陕北,杜聿明的选择是明智的。
但是高敏夫并不想放弃革命事业,于是又在1933年秋前往北平,继续坚持宣传革命的工作。结果很不幸,次年五月被捕,再次押到南京。
高敏夫的哥哥高锦光通过曹秀清的关系,再次找到杜聿明。
此时杜聿明已经成副师长了,而且南京宪兵司令部的韩处长是杜聿明的同学,所以一番运作下来,高敏夫再度出狱,并且回到陕西。不过也没多久,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,高敏夫直接跑到山西做革命工作了,长期在华北敌后根据地做宣传工作。
高敏夫深入险境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,而杜聿明伸出援手的行为也值得称赞,同时曹秀清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,坚持共产事业,并没有和其他国民党高官的阔太太一起打麻将,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。
尤其是冒死营救共产党员一事,真是了不起。像俞济时之流,面对昔日的同窗刘畴西(黄埔毕业生,共产党人),连一口饭都没让他吃就杀害了他,以至于黄维一直讽刺他:“连顿饱饭都不让他吃,你也太狠心了!”
俞济时、张灵甫之流为了和共产党分割,不惜对同窗、老婆下手,而杜聿明却营救同窗、与妻子荣辱与共,这一点比起来,那简直没话说,高下立判。
虽然心向共产事业,但是曹秀清也没有干扰丈夫的思想,以至于杜聿明一条道走到黑,在淮海战役时被我军所俘虏。
当时曹秀清听闻前线兵败,丈夫生死不明,顿时悲从心来。于是便前往南京的“总统府”(蒋介石的住所),嚷嚷着让蒋介石还他丈夫。
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,甚至登上了报刊,全国的都知道曹秀清大闹“总统府”一事。说实话,能有这样的妻子,那也是多少男人的梦啊。
但是随着前线的兵败,蒋氏决定败走台湾,在这个时候曹秀清不知如何是好。她想要回到陕北去,回到故乡去。自己是共产党人,同时也帮过高敏夫,共产党应该会念这个情,不会对她一个弱女子下手。
但是在她听闻丈夫已经被共产党所处决的谣言后,她觉得共产党还是可能恨她的,毕竟丈夫是国民党的中将,多次在战场上与共产党的军队作战,共产党怎么可能不怀恨于心,爱屋及乌,恨屋也及乌啊,自己是杜聿明的妻子,肯定会被针对。
惧怕共产党的曹秀清听信了谣言,被迫离开大陆,前往台湾。
但是到了台湾,曹秀清的生活就更差了,因为杜聿明“死”了,杜聿明不在了,原本巴结杜聿明的人也就走了。以前杜聿明母亲过生日,国民党要员都抢着送礼,就连蒋经国都送了三千美元。但是到台湾之后,这些都没了。
曹秀清的长子杜致仁去美国哈佛读书,结果杜家连学费都拿不出来,还是去银行贷的款。而且银行最后还终止贷款,杜致仁只需要三千美金就可以读到毕业,但是杜家连着三千美金都拿不出来。想想当时蒋经国送一次礼就三千美金,现在杜家连这三千美金都拿不出来,可见有多窘迫。
最后硬着头皮的曹秀清去找蒋介石,不说要,说借三千美元。但是蒋介石不给,最后只给了一千美元,而且还是分两年支付的,也就是说只给了五百美元。这一消息让杜致仁大失所望,最后吞服大量安眠药,自杀了。
国军中将,忠于蒋介石大半辈子,为蒋氏出生入死,戎马半生。最后就换来这么一个下场,连三千美元的学费都不给,这就是蒋介石。此事让曹秀清彻底失望,对蒋介石无比愤恨。
俗话说得好,风水轮流转啊。山不转水转,总有一天要变的。杜家很快就变了,因为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!
蒋介石这才又开始照顾杜家,埋葬杜聿明母亲的葬礼规格十分之高,并且对杜家嘘寒问暖,问问还缺不缺学费了。这可真损,你早干啥了,人家长子都死了,你又来嘘寒问暖。
知道蒋介石在打什么算盘,但是曹秀清还是应承了蒋介石的“好意”,不为别的,就为能去美国,因为她听说他的丈夫并没有死,她想要去美国打探情况。
她将计就计,向蒋介石申请去美国,到时候当面劝杨振宁为蒋介石效力。蒋介石大喜过望,于是就让曹秀清去美国,并且还让夫人宋美龄亲自接见曹秀清,试图争取杨振宁。
曹秀清一到美国就不回去了,并不是因为美国物质条件好,而是因为她在美国听到了一个消息,那就是她的丈夫杜聿明没有死,而且被中国共产党所特赦。她现在脑海中就一个念头,那就是飞回北京,常伴丈夫。
在杨振宁的帮助下,曹秀清毅然决然回北京。回到北京后,周恩来总理还接见了她,并且转达了邓颖超对她的问候,并且欢迎她回国定居。
杜聿明被特赦后,先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、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她这才了解到,共产党并没有针对杜聿明,而是感化他、改造他。
而且对杜聿明的行为,也表示“两军交战,各为其主”,并没有秋后算账。而且考虑到杜聿明的身体不好,国家还专门安排了医疗人员为杜聿明治病。
在功德林时,杜聿明就已经开始改变了,志愿军抗美援朝时,杜聿明在功德林里面亲自炒面。国民党陆军中将此时放下身段,为一线战士炒面,这也是一段佳话。在特赦之后,杜聿明更是投入革命工作中,决心把余生奉献给人民。
1981年,这一年杜聿明因为肾衰竭而去世,而在他临终之前,他紧紧抓住曹秀清的手嘱咐:“我死以后你哪里都不要去,共产党待我不薄,出去会招人话柄。”
同时留下了最后的遗言:
过去战乱连年,祸及无辜万千,延续到现在,国家还是长期分裂,骨肉同胞不能团聚,连写一封信都不允许……这种后果,我们是要有责任的。有人问过我,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?我说负不起,但是我会努力……现在,我努力的机会也没有了。所以,我想摆脱二位,要是你们有机会的话,一定带句话,给台湾的老长官、老同学、老朋友们,就说国家统一大业,希望在我们这些人的手里完成,不能留到下一代人去解决。因为,这是我们的责任,不是他们的责任啊……”
二位是指妻子曹秀清以及朋友沈醉。晚年杜聿明身边没有其他人,倒是年轻一点的沈醉一直帮衬着他,与他有着深厚的友谊。
子女都在台湾,女婿在美国,按理来说应该让妻子去美国,享受天伦之乐。但是杜聿明考虑到共产党“待我不薄”,如果妻子离开大陆,那么很容易给人造成可趁之机,容易招人话柄(主要是国民党会污蔑共产党)。
至于妻子的生活问题,杜聿明长期担任干部工作,也积攒了一些积蓄,不至于让妻子饿死。外加上共产党的一些高官、沈醉都对自己比较关心,哪怕到时候别人不管曹秀清,至少有沈醉的帮衬,肯定不会饿着,大不了就回陕北老家。(ps:沈醉于1980年身份改为起义将领,享受副部级待遇)
事实上也没有让曹秀清回老家,在杜聿明去世之后(1983年),曹秀清担任全国政协委员,也有一份不错的积蓄,足够养活自己。
讽刺不讽刺?杜聿明为蒋介石卖命大半辈子,出生入死,最后老婆的养老问题还是共产党负责的。当然,不止杜聿明,陈明仁也一样。为老蒋出生入死大半辈子,最后还是共产党授予他的上将军衔(此前为国民党中将,坐了十几年的冷板凳)。
而曹秀清也时刻铭记丈夫的嘱咐,晚年终老大陆。尽管子女在台湾无法前来奔丧,女儿女婿都在美国,她也没有离开大陆,她放弃外国那优越的条件,只为坚守丈夫的嘱托,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发光发热。
2023-12-06 03:13:22
2023-12-04 14:48:27
2023-12-04 14:46:11
2023-12-04 14:43:55
2023-12-04 14:41:39
2023-12-04 14:39:23
2023-12-04 14:37:07
2023-12-04 14:34:52
2023-12-04 14:32:35
2023-12-04 14:30:19
2023-12-04 14:28:02
2023-12-02 17:48:58
2023-12-02 17:46:42
2023-12-02 17:44:26
2023-12-02 17:42:10
2023-12-01 11:07:51
2023-12-01 11:05:35
2023-12-01 11:03:19
2023-12-01 11:01:03
2023-12-01 10:58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