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FGO」国服4周年活动
2025-04-14 05:56:01
「我们的故事」金山小火车
如今,同学们也经常乘坐火车来金山玩
每当收到“华纺管理84长江尾”微信群张班长通知,就知道有老同学来上海了,又可以叙旧了。
到了预订好的日子,收拾好杂七杂八的事情,坐上金山动车(22号线,但非上海地铁系统)从金山卫站到市区上海南站,直达车半小时(非直达车也就1小时),加上市内地铁0.5-1小时(聚会点一般选择在地铁站附近——赞细心周到的张班长!)就见上老同学了。工作日时下班也能赶上,举杯忆旧、八卦旧闻、沧桑风采、人生几何,3-4个小时一晃而过,何等快乐!
说起金山小火车,大学四年,几乎每周一个来回,这条铁路是为建设金山石化厂而建的,客货共用。客车是绿皮车,从长宁站(中山公园旁)至金卫东站,班次少、时间长,特别是周末人较多,没位坐是正常的,所以有几个学期课程不紧张时索性在周中翘课回家(反正父母也不知道大学是怎么上课的,直到如今还认为大学是很空闲的,以至于我儿子说大学学习忙,他们都不理解,真是对不起二老了!)星期天或是找高中的同学,或是与班上的同学游玩,挺爽的!
小时候,上海的农村与城里差别很大的。记得上小学时还经常停电,但也没有需要用电的电器,只有电灯,但是电灯在有电的时候也很暗。因没电从小就做各种煤油灯,玻璃瓶的、小铁桶的、小陶瓮的——,既满足了家里照明需要,又锻炼了动手能力,也算不错。动手的兴趣越来越浓,各种玩具越做越多,木头、铁丝、竹子的枪、车等,与同伴分享成就和快乐。做东西多了,手上各种小伤是难免的,但终于有一天一个手指碰到了真正的电,烧焦一大块,还差点把命搭上。那时父母也不懂得这样的伤是需要到大医院去清创和做神经修复的,只让赤脚医生做了消毒包扎,好长时间才愈合。但造成手指稍微弯曲的小残疾,想加入残联不够格(有点遗憾!),还好现在老婆不嫌弃,哈!
金山车站旧模样
小学的时候,金山铁路建成了,第一次听说铁路距家不远,约几个小伙伴一块去铁路边看火车,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,见到了课本上画的火车,真是兴奋!
小升初也没什么特别的考试,按现在的说法是划片进入附近中学——山阳二中(地处今天的上海最后一个渔村:金山嘴渔村旅游区,欢迎大家来玩!)。初中上学要走40分钟路,途中遇到公路上有拖拉机装着蔬菜的就攀上去抓几个西红柿、几根黄瓜吃,或是海边退潮后石缝里抓些小鱼、小虾、小贝壳就地烤烤吃,或是经过集体的西瓜田里摸个瓜吃(现在看来挺顽皮的),还有放学得赶回生产队干“一朝烟(四分之一天)”活挣工分。一朝烟是我们老家土话,“四分之一天时间”的意思。
当年的我 一天挣多少?
成人干一天一般给10工分,
年终分红时的标准按10工分给1.2元分红算。
我这样的半大孩子一天挣2.5工分,即四分之一个10工分,
于是,
我要是全天干活的话,
1.2元 X 0.25 = 0.3元,一天能挣3毛钱。
要是放学回家干“一朝烟”的话,
0.3元 X 0.25 = 0.075元,一天挣钱7分半,一毛钱不到。
农忙的季节晚上也得干,当然可多挣点。初中毕业可以考中专,这是农村户口的孩子第一次有机会进入城镇(市)户口,但那时招生学校少,招生数量少,录取比例低,因此到了初三学习会更紧张了。那时初中的老师有许多是市区支教来的,给我们上过课的就有4-5位(包括班主任),我们的上海话(市区话与金山话区别很大)就是从那时开始学的。繁忙的学习间隙班主任组织一些班级活动,记得有一次就是坐金山小火车去市区西郊公园游玩,这或许是第一次坐火车(噢,小火车原来如此!)。
中考500多分,可报考的各所中专都可以进,先被第一志愿闵行机电学校预录取,后因手指的问题退档,而这时其他中专招生已结束,到淮海路上的市招办申诉也无济于事(胸闷!)。最后,母亲说还是继续念高中吧(那时有很多同学不再继续上高中,因为觉得考上大学的希望不大,还不如干点农活挣点钱)。
于是,在县重点之一的张堰中学开学第二周、狂风暴雨的一天,父亲扛着一袋米(那时住读要交米),我自己背着铺盖,乘车1小时,赶到学校时雨鞋内全是水。班主任老师把我领进正在上课的教室,在全班同学眼光扫视下我坐在了最后一排的一个单座的同学边(窘迫!),用山阳话问了他一句话,结果他用亭林话回答,我也没听懂(土话也有差异!)。晚上到寝室一看,跟同桌还是上下铺的同学(成了今天的好友+酒友)。
高二、高三的班主任是上海解放后早期的公安局长的养子,见过世面,物理教得好,喜欢喝酒,于是周末有时就到老师家喝酒聊天,接受再教育。
高中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,本想填报华纺服装设计专业(记得那年还不用艺术考),后来班主任说管理专业比较吃香,这样就报考了华纺的管理专业,从此与大家成为同学,真是有缘!
看看我给自己做的衣服
大学同寝室周成和我是吸烟者,有两年我俩都睡在靠窗的下铺,中间隔着两张桌子,经常睡着睡着一根烟像导弹一样从桌子那边飞来,落在脸上,当然隔一阵子发回一颗,煞是有趣。大学参加摄影社,拍拍照、印印照,还无证经营,质量也不稳定,但大多数的客户同学都能理解,真不容易!想到当初想学服装设计,那就买几本服装制作书看看,先学做几件衣服吧,于是在几个假期里做了几件衣服,有西装、中装、中山装和夹克衫,毕业后工作忙了就逐步没兴趣了。
大学毕业时觉得金山石化厂不错,距老家近(骑车40来分钟),可以分配液化气罐让老家用,过年过节发大鱼大肉,如果结婚还能马上分房,初中、高中同学多,而且我到那儿也不用进化工厂,是去职工大学暨高等专科学校做高校教师,一年两个假期,工作轻松,还可以照顾父母(想着这么多年读书,总得回报一下),于是就义不容辞早早与单位签好约,也拜访了即将工作的系部主任,同时在家里休息几天。恰那时毕业分配工作如火如荼,周成同学搭上金山小火车专程从学校赶到我家,告知我上海有许多好单位,让我去应聘(真的非常感谢和感动!)。自从88年毕业进入这个校园,单位拆分和合并已变化多次,我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将坚守到退休或阳光(退二线回家),然后重新回到农村生活(尽管户口已在老家,但想法未必能实现,据说老宅所在地要做绿化带而拆迁)。
记得毕业离校时,晚离校的同学送先离校的同学,上海的同学送外地的同学,有时一整天在火车站月台,握手、拥抱、掉泪,互道保重,站台一直放同一首曲子(记得是《啊朋友再见》),以致于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一听到该曲就无名地伤感。最后,我也带上周成同学赠送的新疆羊毛军大衣和其他行李,从长宁站坐上金山小火车回到老家,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此结束(舍不得也没办法!)。
不管是无奈的选择还是自主的选择,冥冥中注定与大家成为同学,是我一生的幸运。奇怪的是无论在初中、高中,还是大学,进校不久同学们都称呼我——老吴,老吴在此祝大家一生平安!万事如意!
撰文: 吴国魁 / 编辑: 江洁
京 夜 聊 (jingyeliao)
2025-04-14 05:56:01
2025-04-14 05:53:45
2025-04-14 05:51:29
2025-04-14 05:49:14
2025-04-14 05:46:58
2025-04-14 05:44:42
2025-04-14 05:42:26
2025-04-14 05:40:10
2025-04-14 05:37:54
2025-04-13 09:37:58
2025-04-13 09:35:43
2025-04-13 09:33:27
2025-04-13 09:31:11
2025-04-13 09:28:55
2025-04-13 09:26:40
2025-04-13 09:24:24
2025-04-13 09:22:08
2025-04-13 09:19:53
2025-04-13 09:17:37
2025-04-12 07:49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