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战国谋士黑田孝高简介是什么
2024-02-25 06:09:42
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李典生平 李典结局 李典子女 李典战绩
李典,字曼成,山阳巨鹿人。通篇《演义》,他的出场不可谓不多,但很少有独当一面的时候,鲜有突出战绩,书中关于他的出彩描写也不多,大都时候是“忽两路军从山后杀出,一路李典,一路某某”之类的话语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助手加副将的类型,给读者容易留下一种“此人平庸”的成见,更有人诋毁其“乃鸡肋将佐”。
非也。李典实际上是曹营中极其重要的一员,更因为风格类型迥然不同于其他将领,深受曹操器重。且在年少时即追随曹公,共患难同安危,经历大小无数战役。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将领却又中年崩殂,曹魏损失之巨,只可从后来司马氏用兵点将捉襟见肘可见一斑。张合、曹真年纪较李典尤长,既为都督大将,倘典仍在,岂非元帅乎?
一、年少有为,才高志坚
李典本一书生,年少好学,博览群书,颇有才华。而且家庭成分很好,是东汉末年河北的世袭地主。其父亲李乾,早期即跟随曹操组军攻剿黄巾起义。《三国志》有一段关于李乾的记载:吕布突袭兖州的时候,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抚民众。李乾手下有几千家宾客,当然是吕布拉拢的对象。就派出薛兰李封试图招降李乾,李乾不从,遂为薛李二人所杀。当时的兵马是父死子继,李乾死后,李典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其父所率领的数千部曲的领袖。也许在之前李典就已经在军中供职,或许此时才正式加入曹军。但李典没有发挥特长成为一介谋士,而是选择了统军作战,殊为不易。
李典参加的第一次战役就得以获胜,且手刃仇人。他和曹操一起攻击薛兰,李封,大破之,并击退吕布的援军。曹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,指定他长期跟随身边。接下来在平定兖州之乱的战役中有功,任中郎将,离狐太守。
《演义》中李典是第一批加入曹军的将领,仅次于铁哥们乐进,比曹仁夏侯敦等人还要早。按照现在的说法,他也算的上是“元老级人物”了。可也许谁都不敢相信,当时李典拜中郎将时最多只有十六岁,参军的时候更早,大概刚刚超过现在的兵役年龄线(杀薛李时是195年,逍遥津战役是215年,李典死时36岁,即使逍遥津战役后马上就死,他当中郎将的时候也最多只有16岁)。这般弱冠少年,即已经是统率万余人的大将,怎不叫人佩服称奇。
再想想三国其他的少年英雄,陆逊出道时21岁,只是一个幕府,周郎、马超都是过了二十岁才开始统军。至于张辽拜中郎将时年龄不详,但既然跟随吕布那么多年,年龄肯定不小(辽典不和,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?)。
即使后来曹营将才如云,李典年龄虽幼,却因早年参加队伍,始终稳居大将之列。而且李典志向坚定,是曹操信赖并重点培养的对象。
二、另类将领,智勇双全
曹操的兵员构成以北方人尤其河北、山东人为主,将领大都善勇力,稍乏智谋。李典虽是河北人,但却和不少江东、蜀汉将领一样,以智谋取胜。张合虽亦有机巧,在临阵形势的判断上,却较李典差之甚远。
有两个相似的地方,张合追赶诸葛亮的撤军,立功心切,孤身犯险,误中埋伏,被流矢射死。而李典也有一次类似的追击行动,却能够冷静对待,全身而退。在博望坡战役中,虽然最终刘备军获胜,但充分体现了李典的智慧。如果领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敦,获胜的也许是曹军。李典跟随夏侯敦征讨刘备,刘备见大军到,把军营烧掉退兵。夏侯敦领兵追袭,李典看出其中有诈,劝道:“无故退,疑必有伏,南道狭窄,草木深,不可追也。”夏侯敦以及曹营里另一位名将于禁却都看不出如此浅显的道理,想是恃着兵多,以为可以用大象踩死蚂蚁的方式把刘备军打垮,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。于是毫无悬念的就中了埋伏,最后还是李典带着兵去把焦头烂额的夏侯敦救了出来。
2024-02-25 06:09:42
2024-02-25 06:07:19
2024-02-25 06:04:57
2024-02-25 06:02:34
2024-02-25 06:00:12
2024-02-25 05:57:49
2024-02-25 05:55:27
2024-02-25 05:53:04
2024-02-25 05:50:42
2024-02-25 05:48:19
2024-02-25 05:45:56
2024-02-25 05:43:34
2024-02-25 05:41:11
2024-02-25 05:38:48
2024-02-25 05:36:26
2024-02-25 05:34:03
2024-02-25 05:31:41
2024-02-25 05:29:18
2024-02-25 05:26:55
2024-02-25 05:24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