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
2024-02-25 06:35:50
声声慢李清照原文译文
声声慢李清照原文译文
正如大家所知道的,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才女。她出生在一个富足的书香门第,无忧无虑开朗乐观、和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恩爱有加;可是后来金兵入境,丈夫死去改变了清照的生活……从此她颠沛流离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,一曲《声声慢》足以道出清照晚期的愁苦心境!
李清照画像
这是一首赋秋词,赋秋就是赋愁啊!此时的清照经历了国家的危亡、故乡的沦陷、丈夫的离世以及与夫君共同收藏的金石书画的丢失,这样的愁是无尽的浓愁啊!词的一开始便用了14个叠字形象又婉转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。虽然自己所有东西都丢失,但是清照依旧心有所求,迷茫地“寻寻觅觅”,最终发现自己周围已是一片“冷冷清清”罢了!内心凄凉、惨戚的愁苦情绪不由而生。才刚刚觉得天气暖和了却又变冷了,这种天气最容易激发忧愁的人的愁苦情绪啊!于是清照试图通过“三杯两盏淡酒”来舒缓内心的愁苦,怎料这几杯淡酒也抵挡不住黄昏时候的阵阵寒风!就在此时一排大雁从北向南飞来,这更是激发了清照对已经逝去的人事的的怀念心情跌落到了谷底!看见此时满地的残花想着自己从此以后只能独自守在窗前感叹世事,心中更是不尽的凄凉啊。这时候下雨了!雨水打在梧桐树上断断续续直到黄昏,这雨滴声一滴一滴的敲击着清照的心灵,此刻的心情怎么能够用一个“愁”字来概括呢!
李清照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,融情与景抒发了内心不尽的愁苦,这种愁苦是国家危在旦夕、人民流离失所的大愁啊!
李清照的落日熔金主要内容是什么
《落日熔金》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,词牌名是永遇乐,收录于《全宋词》。全词多用对比手法,描绘了作者在元宵节的所见所闻所感,表达了词人晚年对往昔的追忆和怀念。
李清照《落日熔金》词意画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第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候落日余辉的景象,用“熔金”二字,形象地传达出太阳西下,余辉照满天边时候的意境。但是紧接着就问了一句“人在何处”,来了一个突然的转折,既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生活的向往,又表现出对故人的怀念。第二句承接上句,开始对春天景色的描写,但是当时并非暮春,而是初春。虽然染柳烟浓,但是还有梅花尚未凋落,所以又问了春意有多少呢?其中“几许”是个虚词,指代着当时春意不浓,词人似乎对此有所遗憾。第三句开始对南宋京城内的元宵佳节的盛况进行描写,但句末仍是以反问“风雨”来结束,作者意图在于用“风”和“雨”来表现自己的多愁善感,并借此来借指作者自身漂泊的身世。而第四句才开始正式写到她的个人境况。虽然词人晚年比较寥落,但因为她早已名声在外,所以仍有许多达官贵人的夫人来邀请她参加元宵盛会,但都被词人一一谢绝,表达了词人在饱经风吹雨打后平静如水的心态。
下阙开篇再写北宋旧京元宵的盛况,那个时候,京城繁华,而自己有太多的时间去游玩了,但偏偏作者最喜爱的,还是这个元宵节。之后接下去后描写了当时刻意的穿戴打扮,从另一个角度描绘出京城的繁华,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日子的怀念。最后两句,作者突然收回遐想,重返现实。如今,鬓角的头发已经开始花白,神情又布满了憔悴,当时自己无限向往的元宵佳节她已经提不起任何兴趣了,她宁愿倾听着别人的欢声笑语,去重温往日的美好生活。
2024-02-25 06:35:50
2024-02-25 06:33:28
2024-02-25 06:31:05
2024-02-25 06:28:43
2024-02-25 06:26:20
2024-02-25 06:23:57
2024-02-25 06:21:35
2024-02-25 06:19:12
2024-02-25 06:16:50
2024-02-25 06:14:27
2024-02-25 06:12:04
2024-02-25 06:09:42
2024-02-25 06:07:19
2024-02-25 06:04:57
2024-02-25 06:02:34
2024-02-25 06:00:12
2024-02-25 05:57:49
2024-02-25 05:55:27
2024-02-25 05:53:04
2024-02-25 05:50:42